3月3日,中国建筑装饰协会建筑电气分会2020年会暨雷士照明·2021照明行业发展的新趋势论坛顺利在广州落幕。 此次活动, 除了隆重的轮值班子交接仪式、干货满满的主题演讲非常关注,还有一场阵容强大的 “巅峰对话”好评连连。
担纲主持,苏州金螳螂建筑装饰股份有限公司设计研究总院副院长蒋缪奕、北京清控人居光电研究院院长荣浩磊、深圳市大晟环境艺术有限公司总经理杜健翔、深圳市索氏照明设计事务所有限公司创始人索斌、函润(国际)照明设计顾问有限公司总经理余显开、雷士照明设计总监任江、欧普大学设计研究院院长王浴东、三雄极光照明学院院长邓海南、银河照明专业室内照明事业部总经理叶常春、深圳市乐的美光电股份有限公司产品运营总监杨华等10位讨论嘉宾,围绕光的评级、溢价、进阶、未来等关键词进行了专题讨论交流。
在话题开场之际率先亮出自己的观点,他认为,一个好的空间的实现,室内设计师的作用占比40%,另外的是30%的照明以及30%的软装。后续,谢天针对本次活动探讨的话题展开了现场的讨论,给现场嘉宾抛出了一个又一个当下行业极其关注与息息相关的话题。
光是构成空间最主要的部分,室内设计师也在规划空间,因为光是他的画笔,他要规划空间,空间不仅仅就是一个盒子,当空间里有很多功能的时候,这个空间在我们的视觉呈现当中,它就是有层次、有重点的,这些肯定是要靠光来呈现。所以室内设计师在规划光,绝对是正职,不是兼职。
最早建筑规划设计是最大的领域,室内设计师当时只是建筑规划设计的一个旁支,很多优秀的室内设计师其实都是建筑设计师转型。刚开始室内相对来说只是一个小专业,就像我们现在看灯光照明,可能是室内相关的一个小专业。但是随着行业的发展,照明设计会慢慢从兼职转变成正职,出现这样一个转变过程。
我觉得肯定需要评级的,专业从业人员的职业发展规划,对自己的能力和价值就应该有认定。如果将来评级,有可能跟这样的产品、或者领域有关。现在每个专业都是越分越细,比如擅长做酒店设计,可能医院领域就不一定强。细分以后,也许会有更细分的专业领域对应评价,随着专业进步,可能还会有更详细和复杂的评级要求。
关于评级这样的一个问题,我认为中国的国情就决定了我们要这样去做,不管是公司还是个人。国内公司需要甲级、乙级这样的评定,设计师也需要初级、中级、高级这样的专业能力评价。在国外设计师的能力不存在划分,主要看设计师的作品、阅历,包括通过法律的方式去约束设计师。但是我们的国情有我们的特点,所以我觉得评级这个方式是可行的。
现在照明设计已经不单单是筒射灯的概念,也不单单是主灯和辅助灯占比的概念了。让各个年龄层的人群,在灯光,在室内设计的环境下有更多的互动,沉浸到灯光环境里面,这才能体现设计师的价值,同样照明产品也能获得更加多的溢价。
整体的照明,最基础的条件就是安全舒适,还有节能。现在很多的文旅照明,通过照明的方式和手法去吸引顾客或游客参与进来,这个也是对整体的环境很好的增值方式。
目前全国室内设计在校生数量庞大,他们未来的工作规划方向也是一个很大的困惑。我们现在做了很多的照明设计培训计划,有一些已经正在进行,面向的对象就是学设计的毕业班学生。不管他们将来是否会选择照明设计这个行业,哪怕进入室内设计的领域当中,也能多获得照明知识、照明设计的实践。
现在很多团队都面临一个问题,优秀的设计师特别难培养。因为照明行业这一块相对越来越细分,所以涉及到照明的专业提升问题,还有专业互补性的问题,这样一些问题在成长阶段怎么把它补起来。所以在知识的输入方面,我们大家都希望有一些专业性的机构,能对这些发展成长起来设计师进行专业上的培养和培训。
随着行业的发展,照明厂商已经有专门配置的照明设计师,除此之外我们也有专门干照明设计的机构,其实照明设计师是遍布在整个行业里面,它必然是一个趋向大众的职业。
设计师针对线条灯的可塑性,会提出更多的设计理念风格,或者能够把线性灯从间接的、背后的,到表面嵌入式的安装方法,延伸出艺术化、三维化的呈现,这些都将带动整个产业的进一步的发展。
未来随技术的突破,包括传感器、玻璃幕墙,以及一些可以贴着的膜,透过技术方法去控制自然光的方向。在有自然光的空间里面,对自然光的应用会更好,从而让人造光用的少一点。
对于光的未来,从设计的角度来讲,包括很多室内设计师可能想的有一个大的方向,我希望未来对于光的这种载体本身,在灯具的这块会慢慢的优化,强化光在空间的存在形式和相互之间的关系,包括光的智能和光的健康。
光最终不是一个独立的,光的未来是跟其他元素结合到一块的,无论是我们讲的建筑还是装饰材料。我觉得未来的光,能够把整体空间表现的很自然,或者某些突出的地方不会太突兀。
其实未来已来,中国有很多的室内设计师,室内设计师加入到一起,来交流和推送光艺术的发展,可能会比单一群体要有更好的效果。
光的未来是从人造光回归到自然光的过程,但是这个是远期目标,近期目标是什么?我们在当下应该是艺术、光、智能三者的结合,如果三者结合,它的表现力可能会更强。
光的未来大概是两组对立概念。多与少:设备的存在会变少,但是对空间的影响方式会变多。变与不变:不变的东西,可能大家会慢慢的精准的挖掘特定人群的生理反应,生理反应的响应会慢慢的精准,但是心理反应就会个性化。
我认为光的未来,应该要跳到另一个维度来考虑。我们现在谈的光,还是停留在功能性的基础上来谈光的价值和未来。光发展到最高层级,就不仅仅是功能性的,因为社会的发展,首先从功能性的满足,最后自然会上升到心理暗示的精神层面。到了这个层面,自然会和艺术结合,给我们大家带来的不仅是感官上的,更重要的是心理上的影响。所以说如果要考虑未来的光,我们要突破边界。
我们做的很多东西都是满足视觉的光,但真正应该沉下心来去做一些思考性的光。我们要学会思考,才会让很多东西变得有深度,而不是一味去跟随别人的设计。我期待我会按照这一个方向来要求自己。
我觉得光就应该是这样,不单单是有温暖,不仅仅是健康,应该是更科技、更科幻,并且是带有文化的光。
有段时间一直在强调智慧照明,什么叫智慧照明?我觉得智慧照明首先是艺术性,功能性,还有以人为本,或者叫人本照明,而人本照明又包括了健康。现在消费者最注重的就是健康,一般的情况下灯光是为人服务,所以我觉得未来的还是以健康的光为主。